锐意进取 真抓实干 推动财政改革发展焕发新活力——2017年佛山财政工作总结要点

  2017年,佛山市各级财政部门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统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促发展、保民生、谋创新等各项工作,财政事业取得新进展、新成效,有力推动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一、着力学懂弄通,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热潮

  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来,我市财政部门把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最重要的“纲”,市财政局党组成员带头学、带头讲、带头干,以身作则、以上率下,推动财政战线迅速兴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热潮。全市财政系统严格按照市委统一部署,开展了多层次、全覆盖的学习宣传贯彻活动,着力在学懂弄通上下实功、下狠功,特别是注重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具体地研究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我市财政工作的现状,具体地分析我市财政改革发展的理论问题、策略问题、方向问题,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在我市财政工作实践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二、着力强化“三个支撑”,推动我市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工作作出的“为全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提供支撑”重要批示精神,抢抓国家重大战略和改革发展试点聚焦佛山的机遇,集中力量支持重点领域和关键项目的建设。一是重点支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全省率先设立总规模达5亿元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基金,牵头推进全市降成本工作,贯彻 “粤十条”“佛十条”相关政策措施,加快建设全市产业扶持资金综合服务平台,全方位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切实推动我市打造全国制造业成本“洼地”。据统计,2017年我市通过贯彻落实降成本行动为企业减负349.2亿元,其中新政策减负122.5亿元。二是重点支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市科技方面支出47.29亿元,主动对接国家和省重大发展战略,推进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应用“百千万工程”、珠江西岸装备制造业发展与科技创新平台载体建设,扩大佛山市优质技改创新项目贷款风险补偿基金规模,推动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和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为我市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提供坚实的财力支撑。三是重点支持高层次开放型经济。继续设立外贸稳增长专项资金,积极争取中央、省财政资金,推动外贸企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推动实施“一带一路”战略,鼓励行业抱团开拓国际市场,支持企业加快多元化海外投资步伐。积极落实产业共建行动计划,支持大型骨干企业和特色优势企业的加工制造环节以及主导产业的配套企业向云浮转移,促进我市产业布局更加合理。

  三、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社会民生事业取得新进步

  在各项刚性支出需求加大、财政收入增长平缓的情况下,不断加大社会民生投入,民生保障水平持续提高,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2017年,全市民生支出573.5亿元,同比增长10.54%,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73.9%;基本公共服务支出462.02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59.55%。一是大幅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加大民生支出向困难人群倾斜力度;二是保障教育事业资金投入,促进各阶段教育均衡、综合发展;三是加快医疗保障体系建设,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创新医疗保险体制,在全省率先推行医疗保险一体化改革;四是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立健全住房保障机制;五是支持推进城乡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和实施“文化佛山”三年行动计划;六是促进城市环境改善,推动落实城市治理三年行动计划,大力推进节能减排、污染防治以及城乡绿化增量提质,助力我市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着力改善城市硬件环境,提升城市交通便利水平,2017年全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财政资金投入超120亿元,主要用于保障轨道交通、“一环西拓”等重点工程项目顺利推进;七是加大惠农强农和精准扶贫工作力度,重点扶持现代农业园区、“菜篮子”工程等项目建设,牵头推进全国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申报工作,我市南海区西樵镇成为全国12个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之一,全市扶贫方面支出27.54亿元,大力推进新时期援疆、援藏、援川以及省内对湛江、云浮两市精准扶贫工作。

  四、着力谋划改革创新,推动财政管理水平实现新提升

  一是深化预算管理改革。加快建立完善滚动式项目库管理机制,进一步细化完善预算编制,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二是深化绩效管理改革。全面实施项目绩效目标管理,加大财政支出项目预算绩效评审力度,建立市级预算绩效管理专家库,出台市级预算绩效监控管理办法。三是深化国库管理改革。在省内率先实现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全流程电子化,持续推进镇(街)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覆盖范围逐步扩展到所有预算单位、所有财政性资金,积极开展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编制试点工作。四是加强政府债务风险管理。严格实行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管理,加强政府债券资金使用管理,切实降低公共基础设施项目举债融资成本,拉长偿债期限,优化债务结构,有效防范债务风险。五是加强财政信息化建设。探索建设财政决策分析系统,构建“大数据”、“一体化”业务系统框架;重点抓好全市产业扶持资金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以信息化手段强化财政支持和服务我市企业发展能力。